为有效落实“321”基层治理模式,做好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,当好“网格员”,后柳镇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,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。
发挥代表“桥梁”作用,畅通民意反映渠道。搭建人大代表服务平台,后柳镇建立了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,统一制定联络站规章制度、工作流程,将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合理分配在相应联络站接待来访群众,实行联络站管理标准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。让代表履职尽责有平台,让群众反映问题有去处,把代表联络站建成社情民意的“集散地”“中转站”,使群众更便捷、更畅通地反映问题,架起基层群众和党委政府沟通交流的桥梁。
发挥代表“乡贤”作用,化解基层矛盾纠纷。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,在群众中威望较高,且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。在落实“321”基层治理模式过程中,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当好“网格员”,主动参与村民矛盾纠纷调解。在矛盾纠纷排查上做到“耳聪目明”,使问题早发现、早调处,避免事态恶化;在矛盾纠纷调解上,积极配合镇村干部分析原因、找准矛盾点,通过法律知识及时化解矛盾;对超出能力范围内的纠纷问题做好稳控,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。据悉,本年度该镇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达60余件,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。
发挥代表“监督”作用,助推高质量发展。强化问题导向,后柳镇常态化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视察评议、执法检查等系列活动,同时要求代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,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,敢于监督,发挥监督职能,针对生态环保、乡村振兴、教育、司法、行政等各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。镇人大主席团收集整理后交办给相关单位,并督促相关单位按时办理、及时回复,通过人大监督助推依法行政、公正司法,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