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石泉县后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,一面醒目的“履职积分公示栏”吸引着往来村民的目光。栏内清晰展示着全镇66名县、镇人大代表的姓名、实时积分和排名,这份代表履职的“成绩单”,成为群众监督代表工作的透明窗口。“现在谁提了好建议、谁为群众办了实事,分数一清二楚,代表们干得好不好,我们一看就明白!”村民王大叔由衷赞叹。
这一变化,源于后柳镇人大针对以往代表履职成效难以量化、积极性参差不齐等问题,探索构建的“三亮一积分一档案”履职管理新机制。该机制通过“三亮”(亮身份、亮职责、亮承诺)、晾晒积分、建档管理,有效激发了人大代表履职的内生动力和创先争优意识,为基层人大工作注入蓬勃活力。
“三亮”行动亮出使命担当
“下乡必戴证,履职亮身份”已成为后柳镇人大代表的行动自觉。无论是走访调研、接待选民还是开展监督,代表们都统一佩戴证件,主动公开联系方式,自觉践行“六带头”要求——产业发展我示范、项目建设我助力、环境整治我带头、社会治理我先行、乡风文明我添彩、旅游服务我奉献。
代表们根据自身岗位和特长认领职责、作出承诺,并通过代表之家、村务公开栏等渠道全面公开,既增强代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,也让群众能够“找得到人、说得上理、办得成事”。镇领导班子中的人大代表率先垂范,带头亮身份、履职责、践承诺,带动全镇人大代表下沉一线办实事、解难题。如今,代表们活跃在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,已成为群众信赖的“贴心人”。
今年以来,各岗位代表立足职责、主动作为,履职成效显著。“旅游服务岗”开展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;“乡风文明岗”开展政策宣讲与文明引导超100场次;“社会治理岗”深入一线化解矛盾纠纷32起;“环境整治岗”带头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500余次;“产业指导岗”精准提供技术指导60余次。代表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的担当与风采。
积分量化激发履职活力
后柳镇人大出台的《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》,构建了“基础分+激励分”的科学评价体系。该办法明确会议期间履职占20分,闭会期间联系选民、参加活动等履职占80分,并设立多项加分项:提出重点建议每条加2分,投身公益办实事酌情加1-5分,履职事迹获宣传报道加2-5分。
这一机制树立鲜明导向,让履职成效“一目了然”。镇人大代表李昕提出“关于老街提升改造的建议”被列为重点建议加2分;县人大代表陈崇海提出“关于完善南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,提升全域旅游品质的建议”被县级采纳并认真答复加3分;县人大代表刘天庆调解纠纷事迹被县级媒体报道加3分。
积分实行按月登记、半年公示,成为衡量代表履职实效的“硬指标”,彻底打破了以往代表履职“干好干坏一个样”的局面,有效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和创先争优意识,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。与此同时,镇人大也在持续优化积分细则,力求更精准地反映代表履职实绩,避免“唯分数论”,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。
一人一档记录履职全程
镇人大主席团为66名人大代表建立了个人履职档案,详细记录代表的基本信息、参会情况、建议内容、培训学习、联系选民、为民办实事等履职轨迹。“一届代表五年任期,干了什么、成效如何,档案全程记录,既强化监督,也是珍贵纪念。”镇人大主席丁尧介绍。
档案结果作为评先评优、连任推荐的重要依据,推动代表从“被动参与”转向“主动作为”。“现在履职有方向、有平台、有记录、有激励,干得好不好,积分说了算,档案看得见!”镇人大代表王登的话,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。未来,后柳镇还将探索数字化管理方式,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。
“三亮一积分一档案”机制实施以来,代表们履职成效显著提升,累计提出建议80余条,其中15条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;参与调解纠纷45起,为选民办实事120余件;代表进站接待选民300余人次,群众满意度达98%。一批高质量建议有效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。
这一创新实践,是后柳镇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、积极探索基层人大监督与管理机制的生动缩影。它不仅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,更拓宽了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,增强了监督实效,为“六美后柳”建设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力量,也为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